第(1/3)页 第361章 真……真迹? “确实是乾隆时期的料器。”赵老看了一会说道。 “料器?不是玻璃器吗?”圆圆和许晴疑惑。 夏雨顿时笑道:“料器就是玻璃器,古玩行的人喜欢称之为料器。” “说法真多。”许晴嘀咕道。 “赵老爷子,您掌眼一下这幅字。”方醒将《鸭头丸帖》递过去。 赵老展开一看,发现是《鸭头丸帖》,也下意识认为,这是某个朝代的摹本。毕竟在大家意识里面,真迹已经失传了的。 “哟!这《鸭头丸帖》还真像那么一回事,临摹的人,绝对是个书法大师。嗯?不太对……”看着看着,赵老眉头皱起来。 “怎么不对?”夏雨连忙问道。 “这纸……”后面的话,赵老没说,他顾不上别人,掏出放大镜,开始认真鉴定起来。 “不会是原作真迹吧?”圆圆开玩笑道。 夏雨摇头:“肯定不是,纸质的。一般来说,唐朝之前的珍贵书画,好多都是绢本。” 话音刚落,方醒就纠正道:“不能这么说,大部分原作都是纸质版的。像这种帖,其实就是现在的传纸条。属于比较随意的交流,不可能拿出一块绢,然后在上面写字。” 夏雨略有尴尬,但人家方老弟说得有道理。 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个道理。 “反而一些摹本,为了更好保存下去,往往会用绢来临摹。”方醒补充道。 当然了,如果书法家、画家从一开始创作的时候,就想好自己的作品要流传下去的,那么也会选择更容易保存的绢本来创作。 半晌,赵老抬起头,一脸凝重:“也是那家店买的?” 夏雨回答:“是呀!还说是他们店的镇店之宝,胡扯什么有国内的专家去看过,胡说八道了很多。” “这可不止是镇店之宝呀!”赵老看向方醒:“你小子看出来了吧?” 方醒微笑道:“可能是真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