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三国之银狐》


    第(1/3)页

    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韩晞的军队就被两千黄门兵给冲散。

    随后沈晨带来的五千江夏水师从旁协助,黄门兵打正面硬仗,江夏水师以弓弩、侧面突袭、鼓噪声势等方式,将韩晞右翼的孙毅军给打退。

    韩晞和孙毅一败,左翼的周博自然是独木难支,几乎是在没有任何人进攻的情况下,居然直接自行溃散逃去。

    等到旷野上韩晞的军队四散而逃,再也不能重新作战以后,远在小山丘上的州泰等人,已经张着嘴巴,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就这样,打赢了?

    “沈君击败了蔡太尉的军队”

    州泰等人呆若木鸡。

    他们都以为这场战斗肯定很精彩,觉得沈晨一定会各种指挥作战,然后排兵布阵,指挥左右翼大军,完成反败为胜。

    因为沈晨以前教过他们打仗的时候脑子要清晰,包括画图、制作沙盘等方式,教授学生们如何从全局去看待战场,从而培养优秀的战术人才。

    虽然主要教授的是黄门亭邓沈二氏的族子,但新野书院的学生他也教过几堂这样的课程,用来给学生们开拓视野。

    所以这场战斗在州泰等人想来,因双方人数的巨大差异,从全局看的话肯定是沈晨落入下风,那么就必须要用巧妙的战术才能够胜利。

    州泰他们对沈晨倒是充满了信心,认为沈晨肯定会赢,只是他会用什么办法赢得这场胜利就成为了他们的关注点。

    而这也是他们想学习的地方。

    原本冒死留下来观战,是想学到有用的知识。

    可万万没想到,沈晨毫无战术,直接一头莽了过去,然后韩晞就败了。

    啥东西都没学到啊。

    “我记得沈君教过,老子言:“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沉默了一会儿,州泰总结发言道:“也许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真正的打仗,就是正面击溃对手,不需要用那些手段。”

    “是啊。”

    另外一人说道:“或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不该拘泥于双方的人数,沈君虽人少,可黄门兵战力也远非蔡太尉的士兵可比。”

    “不过也不好说,你们看沈君的士兵,个个着重甲,这天下诸侯,估计没人有他这么奢侈。”

    “沈君哪来这么多重甲?当年吕布有八百重甲陷阵营就已经横行一方,有了这三千重甲步卒,岂不是得天下无敌?”

    “别乱说,重甲步卒弱在机变不足,若无普通步卒或者骑兵配合,正面交战的话,很容易会被耗死。”

    “你这家伙说得是头头是道,真这么能耐咋不上去代替韩将军呢?”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你不要混淆视听。”

    “这有什么好吵的,袁绍横行于北方不就是依靠重甲步卒?可他有上万具甲胄不还是败了,归根到底还是得看谁来指挥才对。”

    州泰最后制止了他们的争吵。

    不得不说,作为未来的曹魏高级将领,而且还是底层平民出身,州泰确实很有天赋。

    重甲步卒在战国就已经出现,著名的魏武卒便是。

    《荀子·议兵篇》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可虽然拥有魏武卒的魏国强盛一时,最后还是倒在了秦国一统中华的征程之下。

    汉末时期,袁绍是铠甲最多的诸侯,史书记载曹操起家不过二三十副将领铠甲,十多副马匹铠甲。

    而人家袁绍有一万多副,甚至还有三百重骑兵,人马都穿重甲的那种,称之为甲骑具装。

    结果呢?

    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

    所以装备的好坏很重要确实不错,关键还在于好的士兵与装备需要高明的将领指挥才行。

    这一战沈晨虽然是正面击溃的敌人,可同样也做了很多指挥。

    比如把步卒分为两排,前后轮班进攻和休息,又派江夏水军为辅佐,从侧翼突袭骚扰等等战术布置。

    因此士兵素质、装备好坏、优秀指挥,往往缺一不可。

    而州泰制止了伙伴们的争吵之后,他的目光就一直放在了远处正在休息的黄门兵士兵,以及那一面“沈”字将旗身上。

    这一战沈晨毫无花招地取得了胜利,也让州泰第一次见识到了战场上的真实环境。

    但他却并没有觉得害怕和恐惧,反而有些兴奋。

    是那种热血上头的兴奋。

    也许。

    自己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投身于军伍当中,跟随着沈君加入到黄门亭的兵马里。

    这支队伍,将来必然能够大放光彩。

    一时间,年轻的州泰在心中有了目标,坚定地明白了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

    而就在州泰想着要从军加入沈晨军的时候,沈晨则刚刚将身上笨重的甲胄拆下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累得大口喘息。

    南阳不缺铁矿不缺煤矿,再加上唐朝才出现的灌钢法,使得他们的每年钢铁产量非常多。

    但能够打造三千钢甲,基本上就是这十多年来的努力。

    如果看过后世外国一部真人秀《利刃争霸》就知道,要想打造一把要的武器,需要耗费的钢铁有多少。

    那已经是工业时代拥有很多机器,极大地压缩了打造时间和锻造工艺。

    而在古代要想打造一把锋利的刀刃,花费的材料和时间非常多,最好的刀剑需要手艺极为高明的工匠甚至可能花几年十几年才能打造成功。

    铠甲也一样。

    甚至复杂的铠甲比起武器来,难度还要大很多。

    所以三千副甲胄,浪费的材料和需要用的时间不计其数,已经是现在所能够到达的极限。

    光这三千副战甲和士兵就几乎掏空了黄门亭老命,差不多是在以新野一个县二三十万人口在供养,已经很难再多造几具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