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王子腾的挣扎,景顺帝的急切-《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1/3)页

    以北静郡王为首的开国勋贵,选择躺平也实属无奈。

    原本贾家出身的贤德妃降下龙子,他们还觉得有了靠山。

    说不得富贵又能延续几代了。

    可现在,从景顺帝对王子腾的态度来看。

    似乎能不能熬过这一代都在两可之间。

    连元春的亲舅舅,景顺帝都能毫不留情。

    不断放纵言官对他的攻讦。

    你让四王八公这些老亲又如何自处?

    也就只有悄咪咪的不出声,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以期能多维持几年现在的体面。

    只要熬过这几年,等定下太子名份。

    那开国勋贵才可能能迎来一些转机。

    毕竟有了这些老亲的支持,元春母子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而眼下的情形,他们不敢多动一下。

    生怕牵动景顺帝的神经,把目光转向他们。

    到时候万一像新旧党争那样,也来一场新旧交替。

    难免就把他们拉入万劫不复。

    何况新旧党争已经落下帷幕,最终以新党大获全胜告终。

    他们这些开国勋贵,难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开国勋贵和新晋勋贵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停止。

    但最近新晋勋贵偶尔挑衅,他们都开始选择隐忍。

    以期能够顺利渡过眼下的局势,等待重新崛起的时机。

    冯一博的要求,简直是让他们找死。

    开国勋贵既不能答应,也不能不答应。

    那就只好选择“拖”字诀,让损失尽量延后。

    以减到最小,甚至拖到解决。

    冯一博也只是顺势而为,并没寄托太大期望。

    虽然他不知道开国勋贵的具体艰难,却也知道他们的颓势已显。

    从大势上看,也知新旧交替难以避免。

    就算是景顺帝没得选,只能让元春的儿子做太子。

    那也要提前剪除部分开国勋贵的权势,避免将来外戚专权的风险。

    即使贾家这一代,都是废物点心。

    可四王八公等开国勋贵毕竟同气连枝,难免会有人动什么异样心思。

    在这样的前提下,冯一博也只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想法。

    若是成了,李守中入阁。

    若是不成,他也没有什么损失。

    而且将联姻的事抛出,还能让他们投鼠忌器。

    让他们明白一切还在自己掌握之中。

    免得再像之前那样,觉得自己好欺负。

    因为没寄托太多希望,冯一博很就将此事抛在脑后。

    回到府中,师徒俩就分析起朝中局势。

    “您是说,费纮告老,是因为支撑不下去了,怕晚节不保?”

    冯一博虽然也是侍郎,平日接触的却多是部里的公务。

    而李守中身为礼部尚书,可以参与到很多核心问题的探讨。

    对于大魏的财政问题,他深知已经快要维持不住。

    此时两人说起内阁变动,李守中对费纮告老的事,就难免显得有些悲观。

    见冯一博一脸的惊讶,他叹了口气,才道:

    “不错,有费纮在,好歹还能维持一阵。”

    费纮对于经济的理解,是朝中公认的。

    现在他退出内阁,很多知道内幕的大臣,都是忧心忡忡。

    “现在赵舜君上位,很可能短期内就会发生大问题。”

    这一点上,师徒俩的意见倒是一致。

    对于赵舜君入阁都不是很看好。

    不过,冯一博担心更多的,是汇票的价值。

    而李守中担心的,则是大魏的财政问题。

    尤其是……

    “其中我最担心的,就是边饷。”

    大魏这两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从未间断。

    一面要从国库中,出银子赈灾。

    大把大把的往出撒。

    一面为了避免民变,还要轻徭薄赋。

    减免各地税额。

    国库中的银子,早就已经入不敷出。

    若非有费纮从中操持,怕早就烽烟四起了。

    现在边地好不容易稳固下来,若是赵舜君真敢打边饷的主意。

    恐怕立刻就会边地不稳,让大魏知道什么叫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冯一博不信景顺帝会傻到让人打边饷的主意。

    听到李守中的担忧,他就摇了摇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