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话算是诛心之言了! 你说皇帝的旨意不对,那就说说该怎么改吧! 若这御史不识好歹,真的顺着这话,说出真正的目的。 那他这次弹劾必然要以失败告终了。 好在他显然知道些轻重,自是不敢教景顺帝做事。 “臣不敢妄议,只是觉得冯都尉既然不合礼制,又身为勋爵,不再适合礼部右侍郎一职!” 那御史躬身一礼,没有超出他风闻奏事的权责,最后又捧了一句,道: “至于适合什么,想必圣上和内阁诸公,定然会人尽其才!” 见他已经说完,立刻有人出列,先朝景顺帝拱了拱手。 景顺帝微微点头,他才出声质问道: “呵!这位大人着重提了冯都尉有勋爵之事,难道是让冯都尉去做兵部侍郎不成?” 出声的人,是礼部的一位员外郎。 既在李守中手下,又已经投在李守中门下。 有人攻讦冯一博,他自然要站出来说话。 这种时候,肯定不能让李守中下场。 那样不仅有失大佬风度,也会让人觉得他门下无人。 作为门下,这时就要站出来,试探一番。 最好能知道对方真正的目的,才能有正确的对策。 而李守中若是出声,就必须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不然还不如含而不发,等待时机。 “这位大人所言,在下觉得并无不可,或也可以任一方节度,又或是接任白侍郎之前的南京户部侍郎一职。” 那弹劾冯一博的御史闻言,笑着接口,又道: “总之,不在礼部就好!” 这话终于露出了点狐狸尾巴。 他不敢教景顺帝做事,但终究还要表达自己的目的。 只要顺着他的话,稍微一想就知道。 他的目的,显然不是让冯一博倒台。 只是想让冯一博动一动。 那么,目的就出来了。 他和他背后的人,想要的是礼部右侍郎这个位置! 想到这里,冯一博算是有了一些眉目。 无他,说来说去,这是惦记上海外的事了! 难道是…… 正在冯一博揣测对方的真实目的之时,又有人站了出来。 “既如此,那不如直接让冯都尉和白侍郎调换一下,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人明显想浑水摸鱼! 冯一博一看,原来是开国勋贵的一员。 他显然是想顺势把白家锦这颗新晋勋贵在兵部的钉子,给挖出去。 可惜,这事想都不用想。 不少新晋勋贵见状,都嗤之以鼻。 甚至都懒得搭理。 景顺帝和内阁的平衡之术,岂是随便一句话能动摇的? 见无人搭理,那人又自己讪讪的退了回去。 随后又有一人出列,拱手道: “启奏圣上,不如让都中侯缺的原工部侍郎赵新吉,补上礼部的位置。” 这人还是开国勋贵的成员之一。 显然,开国勋贵们默认了冯一博不适合礼部这件事。 毕竟,他一直游离在开国勋贵和新晋勋贵之外。 虽然亲近贾家,却不选择站队。 那他们自然不用客气。 这个时候借机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算什么。 没有落井下石都算他们客气。 “东海郡归附之时,东海郡王明确表示过,东海郡投献是被冯都尉所感。” 这次说话的不是新旧勋贵的人。 也不是礼部的人,不是李守中的门下。 而是一个让人预料之外的人。 大理寺右寺丞,刘正! 他一张口,一直老神在在的张松越就微微皱眉。 因为刘正是他的得意门生! 此时说的话,很大程度上会被当做他的态度。 “东海郡王在献土归附的国书上,直接名言,现阶段只信任冯都尉一人!” 刘正一脸正气,心中却紧张不已。 他虽自问是一心为国,但很难不让人误会。 不仅是误会张松越的态度,还有他和冯一博的关系。 两人是同年的事,太多人知晓。 “若是其他人想要绕过冯都尉,不管是谁,东海郡都是不会认的。” 刘正此时看向最开始弹劾的那位御史,问道: “就算把礼部右侍郎的职位给你,你能保证东海郡不会受到影响吗?” 他长期跟在张松越身边,帮忙整理文书奏折。 很多人不知道的内幕,他大多清晰的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