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曹贼的快乐,可卿的误解-《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3/3)页

    毕竟这些日子都在王熙凤那边,还没顾得上和可卿叙旧。

    他有些心虚的遮掩道:

    “伯父和钟哥儿可都安顿好了?”

    可卿一边指引冯一博进屋,一边回道:

    “劳冯家哥哥忧心,都安顿好了的。”

    两人进屋围坐桌前,瑞珠奉上香茗,可卿继续道:

    “父亲那边有流求最好的郎中照料,又有许多老参吊着,说是三两年内无碍。”

    说起秦业,可卿不由感激不已。

    她听说了当时情况,知道若非有冯一博出钱出力。

    恐怕秦业早就凉了。

    百年老参,成车的往家里送。

    这样的大手笔,就算是她还在宁府,也拿不出来。

    若非遇到冯一博,父女怕是早已天人永隔。

    不对,是泉下相聚了!

    冯一博早知大概,闻言点了点头,又解释道:

    “伯父这边也只能如此,都中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最后只这一个办法。”

    “若非如此,我也下不了决心,把他们接到这边。”

    说到这里,冯一博有些歉意的道:

    “只是如此一来,倒有些对不住钟哥儿了。”

    “为了避免暴露你我,他可能再无回大魏的可能了。”

    说来,他把秦家父子带来流求,却没事前和他们商议。

    现在木已成舟。

    对秦业来说,临死前能父女相聚,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只是,秦钟再无读书科举的可能,对他来说就有些残忍了。

    虽然冯一博之前也打听过了,秦钟也不是什么读书种子。

    但是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秦业对秦钟读书很上心。

    费尽心力的弄到了贾族家塾上学。

    “我父亲说了此事无妨的。”

    可卿知道他的想法,笑着解释道:

    “以钟哥儿的性子,若没有父亲,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让人吃干抹净。”

    冯一博想起那次,秦家那些急着吃绝户的亲戚。

    若不是他在,秦钟性命可能都不一定能保住。

    “原本父亲自知命不久矣,早晚也要托付冯家哥哥,帮忙照顾钟哥儿的。”

    冯一博和王熙凤卿卿我我的时候,可卿都在陪秦家父子。

    因此对那边父子的想法,可卿都已经了解。

    “如今不想,冯家哥哥在这边已经有如此家业。”

    说到这里,可卿顺势说出请求,道:

    “若是可能,父亲想让钟哥儿,在这边学学管事,将来能为你分忧也好。”

    这就是她和王熙凤的不同之处。

    王熙凤雷厉风行,处置起事情来干脆利落。

    她想把平儿安排到狗子身边。

    只是稍稍给些颜色,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结果,自然是折戟沉沙。

    秦可卿不紧不慢,最擅是把事情处置妥帖。

    她想把秦钟安排到狗子身边。

    如现在这样,提议都让人无从拒绝。

    当然,这也有她身份的原因。

    自愿和强掳的,肯定是自愿的更受信任。

    再说,让小舅子学习管事,冯一博自然无可无不可。

    他点了点头,又补充道:

    “可以,但若是他想读书,我也可以找人继续教他。”

    流求虽然没有举人进士,但秀才还是有些的。

    就连学堂,也已经按照冯一博的要求,建了好几座。

    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之类,有落第秀才来教。

    算学、账目,也有冯家培养的账房来教。

    其余科目,冯一博也有了编写教材的计划。

    “我问过钟哥儿,他也自认不是读书的料子。”

    可卿想起当时对话,不由失笑,又道:

    “来了这边,他见了流求的军容,就说想去领兵呢。”

    “他很崇拜姐f……”

    秦钟虽然不是读书种子,但心思却有女孩般的细腻。

    到了黑龙府,就明白了形势。

    因此,当时说的是姐夫。

    可卿差点说走嘴了,连忙改口道:

    “……崇拜冯家哥哥,说以前年岁真是白活了,要在这边成个真正的爷们儿呢!”

    这话让冯一博不禁想到,秦钟之前偶尔流露出的娘气。

    那可真是不胜娇羞啊!

    “正是因此,我爹才说同我说,想让他试试。”

    秦业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秦钟有点娘们。

    因此很是支持他去历练一下。

    秦家没有读书人不要紧,绝后了才是得不偿失。

    毕竟这边还有冯一博的面子。

    不说万无一失,至少也是重点关照。

    说到这里,可卿又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样的,让人无从拒绝。

    “我就想着,等猛子出征回来,让他带带钟哥儿。”

    说到猛子,冯一博才想起正事。

    他转头看了一眼瑞珠,回身笑着看向可卿,问道:

    “瑞珠今年多大了?”

    “啊?”

    “啪!”

    正在喝茶的可卿茶盏一下脱手,人也不由跟着惊呼一声。


    第(3/3)页